教育时评
当前位置: 首页 > 报考指南 > 教育时评 > 正文
“教育”该给“生活”留一丝空间
发布日期:2013-04-29 12:11:00
    近日,新浪微博上一张名为《中美孩子家务清单对比》的贴图激起了千层浪。从出生9个月到13岁的阶段,美国孩子的家务从“自己扔尿布”到“修剪草坪、做饭”种类丰富,而中国孩子的家务就是各种“读书、学习、才艺培训”。
更准确地说,这可能是“中国城市孩子与美国孩子的家务清单对比”,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古训和“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新喻,还是让中国父母们将孩子的学习看作头等要事,至于扫地、擦桌子之类的家务还是“放着我来”。
    尽管把这种现象的根源归于“高考”会有失偏颇,但不争的事实却是——升学、就业等激烈竞争压力让为人父母者不敢大意。于是,在每个放学后的傍晚和明媚的周末,家长们背着小提琴、画架及各种工具,携孩童奔走于各个培训班的场景便司空见惯。至于洗衣烧饭这些既不能提高考试成绩、又不能加分的“闲杂”事务自然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效劳,一屋不扫照样可以“扫天下”。
    然而,不论是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还是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都阐释了他们认为“教育”和“生活”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陶行知先生奉“从做中学”为圭臬后,更是将名字由“陶知行”改为了“陶行知”。
    中国城市近年来兴起了蒙氏幼儿园之风,而该类幼儿园祖师蒙台梭利奉行的却是“实际生活练习”,也就是让孩子从穿衣、整理房间等生活琐事中学习,以培养独立性。只是不知这西洋的教学法到了中国,会不会就变成了从弹钢琴中学习?
    “幼儿教育之父”福禄贝尔更是认为,“生产活动”和“勤劳教育”是孩子学习的应有之义,注重知识学习而忽略辛勤的劳务对孩子是无益的。
    事实上,中美孩子“家务清单”背后折射的是“教育培养什么样的对象”这个命题,究竟是培养“完整的人”,还是“高分机器”?或许,由于制度的设计和现实的压力让国人无从选择,但至少父母们可以选择合适的度,在知识学习、才艺训练的夹缝中给孩子们留一线天地,让他们能自立地铺床、自由地堆积木、自主地思考。



上一篇:把教育暴力消灭在萌芽状态!
下一篇:把教育暴力消灭在萌芽状态!





Powered by best365体育官网入口平台   通讯地址:辽宁省 营口市 博文路46号   电话:0417-3555556 / 3555550   网站:www.lfyongfeng.com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