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柳森来源: 解放日报
●如果我们被极端个案牵着鼻子走,既不利于发现问题背后的真正症结,对很多在教育工作一线兢兢业业的老师们也很不公平。
●在教育这件事上,学校和家长应该成为朋友,并肩努力,这样才可能共同面对挑战、互利共赢。
●主持人:记者 柳森
●嘉宾:黄河清(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
解放观点:前不久,一篇名为《开学一月,摧垮家长坚持6年的教育观》的家长自述引起众多共鸣。此后,一系列被曝光的幼儿园教师涉嫌虐待儿童事件,则将本已敏感的“家校矛盾”推上了风口浪尖。“难道真的只有自己在家里带孩子,才能杜绝一切隐患?”“如今的师德真已糟糕至此了么?”家长们纷纷在网上晒出各种亲身经历过的故事,表达自己对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重重焦虑。您对这种现象怎么看?
黄河清:这些幼教虐童事件的确很令人震惊。好在在最初的愤懑不已和集体声讨之后,随着更多事实情况被报道出来,人们渐趋平静理性,开始讨论一些更深入的问题。
比如,如果有些社会问题本已存在,为何我们每每等个别极端事件经现代传播手段放大后才有所反应?又如,浙江温岭的那个老师后来在接受采访时说“当时感觉闹着玩儿”,那么,作为我们研究教育的人,就很想追问:类似事件真的已经具有一定普遍性了么?如果要回答这个问题,是需要事实依据的,不可以凭直觉妄下评判。否则,如果我们被极端个案牵着鼻子走,既不利于发现问题背后的真正症结,对很多在教育工作一线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的老师们也很不公平。
解放观点:不过,家长们对当下各种教育乱象的焦虑是实实在在的,家长和老师之间的矛盾似乎也前所未有地被放到台面上来共同议论。以至于有些家长一边“吐槽”一边“迷茫”:同为独生子女一代,我们小时候没那么多问题啊?为何到我们自己做家长了,事情就这么多?是我们的父辈不关心,还是我们太敏感?
黄河清:现在这种焦虑的确很普遍。不要说家长,老师们多多少少也焦虑着。事实上,他们的心声和困惑也需要更多的倾听、理解和尊重。在这方面,我们现在做得还很不够。
从大一点的视角来说,如今很多问题都是各种现代化病症在与教育相关的各种社会生活上的集中反映。毕竟,教育这件事,家家都会碰到,跟我们距离最近,利益也最相关。从发展的视角来看,新一代家长无论在文化水平上,还是在接收、处理、学习各种信息的能力上,都有了明显提高。与此同步提高的,还有他们越来越强的权利意识。如今的家长擅长用各种现代化通信手段,来编织自己的社交网络。于是,给老师发短信、家长们一起在论坛或微博上组织各种形式的 “圈子”,交流家庭教育上的困惑和心得,这在他们父母一代是无法想象的事。
对于如今受到追捧的这些现代传播手段,我个人持审慎观察态度。由于其传播速度过快,很多信息在组织过程中又容易被表达得过于简单,一经传播,就很容易点燃大家的情绪,放大大家的焦虑。对于信息接收者来说,大家能因此共同讨论,哪怕是在遇到困惑时抱团取暖当然很好,但被过度放大的焦虑,会影响大家了解实情、冷静思考。而诸如教育这样的事,它的完善,背后各种问题的缓和或解决,就好比种子开花结果、蚕蛹破茧成蝶,是需要时间的。
最近很火的那篇《家长自述》我也看了。那位家长反映的不少问题的确存在,具有一定普遍性。但就像孩子从家庭进入社会需要时间来完成其社会化,家长也需要给自己一点时间来适应各种家庭内外教育环境的变化。这篇文章写于这位家长的孩子刚进小学的第一个月。其实家长跟孩子一样,也处于一个需要去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敏感期。家庭首先是一个私生活的据点。家庭成员在家里的言行举止自然是不受太多约束的,也很方便家长对孩子进行一对一、个性化的沟通和辅导。但学校毕竟是集体教育,老师需要面对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充满着各种差异的学生。
在小朋友们刚刚成为一个小学生时,是不是整齐划一的教学就一定不好?相信再过一段时间以后,这位家长会用更多视角、更平和的心态来看问题,对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区别、对老师会有更多感知和理解。
解放观点:那么,当人们对于教育的焦虑被放大后,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改善现状?
黄河清:现在,我们关于教育的焦虑之所以很容易被放大,在很大程度上,说明我们现有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资源已经不那么容易满足社会各方的要求了。较之以往,今天的家长对于基础教育的期望明显提高,也希望教师能够跟上当前世界教育的潮流。毕竟,我们的孩子未来是要站到更大的舞台上,去面对各种挑战和竞争。
但是,从现在的总体情况看,尽管我们的基础教育在观念、方法上已有不少改变,但如果评价学生、评价老师、评价教育的那几根最主要的指挥棒不发生根本性改变的话,我们的教育改革就可能一直陷在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困境中。在这样的背景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合作就显得更为重要。在国外还有一个更进一步的概念,倡导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的通力合作。因为少了其中任何一方,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它们各自的重要性和教育目标都无法真正得到落实。
简单来说,所谓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作,就是在充分认识各自不同擅长和特点的基础上,促进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学校指导家庭教育。这不仅有利于家长、学校意识到作为不同意义的教学场所在功能定位上的差异和互补关系,也有利于彼此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毕竟,家长虽然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仍然需要老师在专业上的指导和帮助。而对于学校来说,它是一个知识的传播者、孩子们的守护者,也是一个“准社会”。在教育这件事上,学校和家长应该成为朋友,并肩努力,这样才可能共同面对挑战、互利共赢。他们之间的步调和谐了,沟通顺畅了,最大的受益者是我们的孩子。